重諺:
▐ 在課堂裡發生的事
課程中聊到了——
人的「情境變化」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狀態與表現。
在放鬆時,我們是誰?
在日常中,我們又變成了什麼樣子?
在緊張壓力下,那個自己還熟悉嗎?
老師帶我們看到三種常見模式:
* 潛在模式:充電模式、自然模式
* 日常模式:關係、人設、社會、期待
* 壓力模式:動物本能、爬蟲腦
每一種狀態, 都是一種提醒:
我們怎麼展現行為來回應環境,
也怎麼對待自己。
原來我們在不同情境中,
行為與反應都會切換,
而這些切換背後,
藏著我們不一定察覺的選擇。
當我們能在不同的自己、
他人與情境中都了解自己。
我想就是最有意思到默契。
▐ 課程外講師與學員的雙視角
從台上到台下,
我們輪流切換角色,
也因此累積了更多真實的...
身體記憶與情緒畫面。
也因為課堂很多的發生,
成為了現場的經驗值。
這些經驗值被捕捉,被內化,
都會是對當下的珍惜。
▐ 課程後把經驗轉為資源的力量
如果說,
講師的修行不只「教得多好」,
而是在每一場互動中,
Comments ()